“情緒竟然可以通過表情、動作、行爲等方面覺察到,還可以唱出來、畫出來、手工做出來!感覺很奇妙。生活中的水果、線條、音符都可以代表我的情緒,我才注意到自己情緒可以變化這樣快。”雅安市名山區實驗小學的一位學生告訴記者。
隨着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物質生活大幅提升和改善的同時,大衆心理壓力也隨之總體升高,尤其是兒童青少年心境、認知、行爲障礙等問題越來越突出,藝術治療這一形式新穎且契合青少年心理特點的療愈方式受到社會各界日益重視。2022年11月20日,北京橋愛慈善基金會發起“你好,心藝術!”——藝術療愈走進學校心理健康課堂活動,選用“繪畫療愈”和“音樂療愈”兩種藝術療愈形式,特邀心理專家定製研發“藝術療愈零基礎課程 ”,圍繞孩子們最常見的“情緒”問題,幫助其更好地識別情緒、理解情緒、處理情緒。
牽手藝術 寓教於樂
因爲疫情反覆,不少學生居家學習。長時間不與同齡人交往,學生常有可能出現不良情緒和行爲問題。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危機成爲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此次心理療愈走進課堂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等多渠道方式,充分發揮平臺和資源優勢,聯動北京、四川、湖南、甘肅、陝西等幾十所橋愛心理健康課堂項目校,同步開展。以四川雅安地區爲例,橋愛在33個項目校的92個授課班級中開展心理健康課堂,並配備教師用書250套,學生用書6850冊,學生成長日記6850冊。同時,橋愛派發給授課老師的“課程包”十分用心,包含教案、PPT、教具清單,以及需要打印的掛圖和貼紙文件,還有課堂上學生創作時播放的背景音樂等。“你好,心藝術!”活動作爲學校心理課堂的豐富和延伸,既有一定的教學基礎,又爲缺乏藝術專業訓練的老師科學實施藝術療愈課程提供了有益探索。
“實際上學生很大可能會排斥心理測試等太直接的方式,因此我們綜合了多位心理專家的建議,選用了繪畫和音樂兩種途徑,來幫助孩子們打開心靈。效果也非常可觀,學生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心靈也得到了釋放。”橋愛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代潔表示。
藝術療愈不僅聚焦學生,更是填補了非專業心理老師在輔導能力方面的空白。“教育工作中一個非常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是學生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課教師用書的詳實授課步驟指導,讓我不再發愁‘上什麼,怎麼上’的問題,學生用書與成長日記讓孩子們擁有了系統的學習材料,便於記錄陪伴學生成長。讓教師和學生更加喜愛上心理健康課堂!”四川省雅安市八步鎮中心小學胡國瓊老師告訴記者。
深耕領域 融合發展提到青少年心理健康,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研發和普及。2021年,由北京橋愛慈善基金會聯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共同研發的“心靈放映室”項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教材正式出版發行,包含教師用書、教學用具、教學素材(PPT、視頻)、學生用書、學生手卡等。這爲各地項目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供了系統的解決方案和完整的教學工具,極大增強了項目的可操作性、可複製性、可持續性。
據瞭解,橋愛對藝術療愈公益項目的支持並不侷限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早在去年5月,橋愛與中央美術學院聯合設立了“藝術治療研究中心”,共同攜手開啓藝術治療在高校的科研與教學。重點開展中國本土化藝術治療學術框架和課程體系的研究,同時引進國內外藝術治療頂尖人才,構建國際化專業師資團隊,定期組織藝術治療領域國際性學術交流,藉以推動中國藝術治療行業標準及評價體系的建立。
期間,還舉辦了“藝術治療的現在與未來”主題系列講座,每月一大師,每月一主題。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共同探討藝術治療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提到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見誤區,美國加州南部大學臨牀心理學博士、香港理工大學家庭治療碩士廖暢宇提醒道,不論是遊戲治療還是表達藝術治療,我們最終目的是怎樣讓孩子得到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最錯誤的方法是根據孩子行爲的乖巧或者好壞去“獎勵”他/她。給予一種錯誤的心理暗示,不僅不能夠給他/她帶來安全舒適的心靈環境,反而會加重兒童的緊張、焦慮等情緒。
“藝術創作與我們的心靈健康息息相關,藝術不僅在學校裡、在博物館裡,也在咖啡館,花卉、地鐵牆等目所能及的地方”。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研究生教育)何天虹教授表示,從藝術透視孩子內心,可以幫助孩子從不同角度理解和詮釋事物,併爲自我增強正面的抗逆力,以促進孩子個人成長及發展。
除了支持中小學校心理健康課堂、高校藝術治療科學研究和大師講座之外,橋愛還走進基層社區,開展“社區心理坊”,將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和舒壓療愈諮詢服務帶給社區居民、社區工作者、志願人員和基層黨員,在共同抗擊新冠疫情的戰鬥中發揮了自己獨特的作用。
擔當責任 踐行慈善
我國2020年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指出:2020年青少年的抑鬱檢出率爲24.6%,其中,輕度抑鬱的檢出率爲17.2%,高出2009年0.4個百分點;重度抑鬱爲7.4%。長期以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正日益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北京橋愛慈善基金會積極投身關愛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用愛與專業治癒“童”心。自2013年創立初期,橋愛就聚焦扶貧助學公益項目。2017年起,橋愛開啓戰略轉型,立足兒童心理髮展規律和學校教育資源現狀,將公益主題聚焦於心理健康教育與藝術文化療愈領域,代表性項目有“心橋計劃”、“心靈放映室”等。
截至目前,橋愛的項目已遍及北京、四川、湖南、甘肅、陝西等地。資助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心理課程體系,並配套提供解決方案,受益學生超過8萬人次。
在公益領域,橋愛一直秉承初心,肩負使命,篤定前行。“從扶貧助學到精準聚焦兒童青少年,從服務學校輻射延伸到社區羣衆、社會特殊羣體,橋愛一直在路上,關愛從未間斷。我們堅信,只要方向正確,何懼山高水長!”陪伴橋愛同行的,是樂善好施的愛心人士、是權威專業的科研機構、是優秀勤勉的項目團隊。在愛與專業的加持下,橋愛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正將公益慈善事業推向一個新的境界。
橋愛認爲,每一個孩子們都是獨有的寶藏,他們都有着自己的天賦和愛好。橋愛將持續用藝術療愈的方式走進兒童青少年的內心,讓陽光灑滿心中最隱秘的角落,爲他們創造更多表達自我的機會,讓人們更加了解和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打開他們的發展空間,幫助他們實現夢想。